📚不留人,把「人」送出去(新時代合作關係)

🚩新時代管理思維

上一次提到了 「 家 」 不是一個好的公司比喻,

那有人猜到什麼才是較佳的職場組織比喻嗎?

在這邊我們需要介紹一本書 : <聯盟世代>


📖📖<聯盟世代>介紹 :
本書作者、工作趨勢新教主霍夫曼有不同的解方。霍夫曼不僅本身是成功的創業家、投資人,率先注資Facebook、Airbnb、Flickr與Zynga等新創企業,更是全球最大專業社群網站LinkedIn的共同創辦人,一手觀察全球企業的人才策略與上億白領菁英的選擇。


🚩【球隊】管理領導思維

所以,我們要如何讓員工與我們同心同德,但是又不落入「家」這種概念的缺點 ?

答案是:【球隊管理思維】

書中指出: 我們應該像一支「球隊」一樣。

每個人就像「球員」來到「一支球隊」努力打拼,並且爭取團隊最大榮譽,以及個人職涯更好的發展而努力。

每一位球員,都為了明年可以升上一軍,或是等合約到了,在交易市場上,得以獲得更好的年薪(不論被原球團留任或是換到另一支球隊)。

所以球員與球團不是上與下的勞雇關係,而是更接近於「夥伴」的合夥關係。

🚩雙方共同成就

因為是夥伴關係,所以...共同目標是:「打好球、贏得比賽」✊️

🔸球團:爭取更好的賽季排名,賺取知名度,獲得更多球迷的喜愛,販售周邊商品,然後「賺錢」;

🔹球員:爭取更高地位,以及明年更好的年薪報酬 。

雙方均達到最大的利益化。

(在這邊「金錢」也可以換成任何對方想要的東西,包含抽象的「成就感、名聲」等等)

而這樣的合作聯盟,球團得以要求球員進行更嚴格的體能/技術訓練,因為這是為了讓他狀態更好,得以在球場上得分表現,而球員也樂於接受。

因為這符合他(球員)個人的期待,屬於雙方的共同利益。

雙方互為成就,各取所需。🤝

🚩實務應用面

那放到企業與組織內,老闆與主管應該如何應用這個概念?

🔸1.面談時,不要美化公司,醜的一面也要展現!

📍說明 :
首先,要告知公司未來發展願景,但實務面的困難與待解決的問題需要讓新進同仁了解,讓進來的人,有認知自己的目標與鬥志,而非來養老!

公司找他進來是要來共同成就某件事,需要雙方努力~

🔸2.詢問進來工作後,未來想往哪邊發展?什麼是下一步?

📍說明 :
讓員工有期許,願意接受份外要求,也會思考在公司的發展過程裡有沒有自己一起被共同成就的事?

管理層面,亦可以對員工作更高要求,也不會被解讀刻意刁難,因為都是為了將來使之成才。

真正對員工/下屬最好的事情是:「要求他!砥礪他」。

🚩入職就決定終點

所以,在公司與組織內部管理,要經常做「訪談」,還有「心態教育」,這一點,非常重要!

🔸「提早了解員工想做多久? 」

時間到,就問他下一步,並協助鋪路與轉職成功。

📍說明:

a.讓員工在「期限內」做好鍛鍊與個人能力養成,那段時間,公司也得到員工全心全意的付出。無須擔心,臨時人員有所異動。

b.讓他在離職前夕協助找好接班人與培養後輩。
(對公司人力管理安排,有提早準備與反應的時間)

c. 確保職務交接過程能被妥善被完成,不會爛尾草率結束。

🚩努力把「人」送出去

對離職員工提供好的工作轉介,或是推薦信、推薦電話的協助,令離職員工真心感受到主管/老闆的好~

要產生正向的內外部人才流動效應,更可以接軌下一步【前員工聯盟】的計畫~!


🌀【前員工聯盟】帶來的好處 :

  1. 可提供優秀業界人才求職轉介,為公司引入優秀人才。
  2. 持續為公司帶來相關客戶與業績。
  3. 公司最佳文化與品牌的代言人(宣揚公司名聲)。
  4. 前員工自立門戶,亦可成為公司重要合作夥伴(B to B)。
  5. 熟習業務流程,可持續為協助業務推廣以及儲備臨時勞動力來源。

🚩善待為你付出過的前員工

常見的現象:
Ex : 早餐店前正職員工偶爾可以回店幫忙熱門時段;
   前房仲員工,協助精準的引薦案件給前主管。

這些都是好的聯盟關係。

善待離職的員工,使前員工即使離開後,仍然可以為原單位組織 : 導引案件、轉介人才,促成新東家與舊東家企業間的合作聯盟,進一步擴大組織與企業格局與規模~!

而要更能有效黏合這一層關係,

公司方,可以設立「前員工聯盟」的優待福利:

  1. 擁有公司產品「員購價」優惠。
  2. 轉介業績進來可以擁有回饋獎金。
  3. 可參與公司內部培訓、員工活動。
  4. 可成為公司內部教育課程講師(協助傳承文化)。
  5. 保留兼職人員優先權。

🚩前員工,跨大影響力的開始

離職員工的價值

如果他在同業內發展,他可以是你的上下游
如果他到異業去發展,他可以是你的業務員/團媽(KOL)

而內部員工看到老闆如此善待好的前員工,也會更真心為你打拚。

當然,不是每一個離職員工都可以加入【前員工聯盟】。表現佳,並且善終收尾好的員工,才能有此福利。

而要拉攏優秀離職員工的勞心勞力回饋,自然身為主管、老闆的你,應該在職時就有成就與拉拔對方的想法對待對方,並真心實意的希望他能變得比你更好、更強。

這點,考驗著老闆與主管的胸懷。

但是請相信,好好與「離職員工」打好關係,他們可以提供給你的幫助,完全不亞於你的「商務夥伴」

因為他了解你的企業、你的產品、服務,所以他的出走,等於可以提高你的企業、商品的能見度。

🚩回歸「雙贏」核心

所以...

還在你企業內的員工/下屬,你可以好好跟他談談他的未來,如果你希望你召來的員工/下屬是個人才,哪麼你應該要相信他早晚會有「他的想法」。他之所以在你這繼續棲著,肯定不是為了那肚子裡的溫飽而已。

雙方應該都是互相成就的。

讓他在你這的時間裡,努力發揮自己,幫你「賺錢」;
而你也讓他在你這的時間裡,努力磨練自己,讓自己「值錢」;

只有這樣~才是真正的雙贏。

順應時代潮流,複製好的企業文化DNA,
才是企業存活取勝之道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