📚斜槓時代:多元收入/多元技能

【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,也是最好的時代】

🚩失落的兩年

疫情攪局的這兩年,實體產業遭受巨大衝擊,尤其是健身房產業,總體來說,產業的產值減少了30%以上。當然幾家歡樂、幾家愁,還是有許多健身產業的朋友,抓住了時代變革的尾巴,增加經營面向、線上發展,反而逆勢成長,甚至屢創新高。

而在既有實體產業與經營項目原本就不錯的朋友,反而很難放棄原本的經營模式,持續期盼原有的光景回來,冀望能重返榮耀。

👨🏻‍💼克里斯汀生教授在<創新的兩難>一書曾指出 :
「要產生創新的企業,其實需要面對創新的難題不在企業『外部』,而是企業『內部』。」

如何在既有公司收益的項目上,減少資源,反而將資源轉挹注在「尚未」能成為公司主力收益的計畫上,這除了要面對內部的質疑,更要解決資源與焦點轉移後,對公司營收造成衝擊,壓縮公司生存。🔓

克里斯汀生教授<創新的兩難>

🚩經典商業實例

面對這樣的營運窘境,並非無法解決。
最有效的辦法,就是把衝突與矛盾轉移到「外部」, 讓內部能先行統合。

簡單地說:「成立新的部門」專門負責。
最好是成立「新的公司」,另雇一群人負責。

這個經典的商業案例,可以以騰訊「QQ」大戰自家新公司產品「微信」為例。🟩

距今十年前,2011年,智慧型手機尚處在萌芽期,騰訊手中的QQ是一款極具「社交+購物+金融」的平台,每年為騰訊賺進數百億元,但是這時候一個與QQ相似度極高的產品卻問世了。

大家都好奇這個「橫空出世」的微信(We chat)到底是哪裡來的人物?!🤔

最後才知道,原來是騰訊這家公司自己扶植的子公司所推出的新產品。

QQ與微信都是屬於騰訊底下的互聯網社群產品

🚩不斷轉型與迭代自家產品的想法

這一招可謂金庸武俠小說中,周伯通的「左右手互搏之術」

用自家的產品競爭自家的商品,既競爭掉了對手,也拿下了原有未能搶下的新市場用戶,成功讓微信從以「PC個人電腦」轉渡到「移動手機互聯網」的App領域,擴大了整體母公司-騰訊的企業版圖。

最後「微信」(We chat)的成功,是我們現在大家都知道的事。

在當年來說,這樣的舉動,讓許多人匪夷所思,但不失為一個非常勇敢,但正確的決定。

放到我們這樣中小企業,與個人工作者(自由教練),又該怎麼看待這個事件帶給我們價值?

我們該如何完成自身的轉型與企業的創新?

🚩自己革自己的命

答案是:一樣「左右手互搏」

在動盪的時代,局勢不明朗的現在,「分散企業收益的風險波動值」是非常重要的。

開健身房的業者,不能只有實體會籍收入,也要有線上課程、周邊商品收入;

開工作室的,不能只有一對一教學收入,要有團課收入、健康管理服務、到府教學等收費品項。

抑或是強化其他產業的了解,嘗試涉足相關領域。

想經營「健身產業」,不是只有開健身房的選項,「健康餐盒、舒肥雞胸肉、蛋白粉、運動服飾、線上課程」等等,都是可以經營的面向。

這些利潤率更好,也與原產業有相輔相成的效果。

只是...要挑選誰(員工),去做這樣的開創?

🚩別用舊腦袋看待新思維

西方俗諺:「老狗變不出新把戲」
說得是一個年紀大的人,很難改變自己。

而放到一個企業裡面,新事業要增加成功機率,千萬不要用既有員工,宜重新召聘新的員工,尤其在原本職位上已經很成功的員工。

調動優秀內部員工到新事業體的開發上,有時候會搞砸這個項目,甚至毀了這個人(未來的前途)。

你可以調他去整頓其他公司內部原有的部門,他熟悉,但又能保有一定創見,但新事業體,就不適合

因為他無法用新思維去運作新的事業,除非他原本就屬於外部的人士,只是這幾年才加入你的公司,他還保有多元思維的想法,否則失敗機率極高。

甚至你(老闆),也不會是最佳人選~

你需要外部其他人士的輔助,才能幫助你在新事業上的成功。

🚩個體戶的革命

那「個人」(自由教練)呢?

我們無法像騰訊一樣任性地再開一間公司,創建一個部門,但是我們可以開闢新收入渠道與職業技能。

人還是這個人,但是事業就需要突破與開創。

私人教練應在既有的教學受眾裡,
📍開闢【新的服務項目】;
📍或是打造更完善的【銷售漏斗】;

📪新的服務項目 :

原有一對一訓練,可以增加「一對一游泳」、「精油療育按摩」、「兒童/青少年訓練」等。

在取得相關研習經歷與資格後,開始上面的教學類別,擴大服務人群與客戶對象。

從原本的單一客戶,擴及到他背後的家人、朋友等,服務項目多了,你的人品/能力原已獲得信任,自然得到轉介紹的機會就更大了。

🚩打造完整的「銷售漏斗」

❇️何謂「銷售漏斗」?

簡單地說,就是透過「多層次銷售渠道」的過濾篩選出最終的精準客戶。

【中型健身房】來說,就是這完美的應用。

🔸第一層:最上層,接觸群體最廣,採「微收費」帶入(例如:以分計費),先讓所有人認識這個品牌。

🔸第二層:中間層,導入民眾後,進一步轉為「月扣」綁約型會籍,成為忠實用戶。

🔸第三層:導入一對一私人教練課/團課期班,增加平均客戶消費客單價。

🚩個人的「銷售漏斗」

而做為一對一指導為主的自由教練,則適合透過「線上直播」(可微收費)進行團課教學或健康講座的模式,先讓對你有興趣的人認識你。

進而推廣線下的團體課程(收費400~800元),畢竟「低薪時代」,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長期負擔得起一對一課程,但我們仍然需要獲得小資族們的支持,

為何要支持「小資族」呢?

因為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有一天變成「大鯨魚」呢?!

你會成長,你的客戶也會成長。你的朋友圈也會成長,當年沒有能力消費某些商品的你與他們,現如今是否也以成為社會的消費主力?


只要你的事業不是三天兩天,那麼長期(5~10年)培養客戶的想法就應該從創業的第一天就植入。

教練也該有【銷售漏斗】的市場營銷思維

🚩層層堆疊,環環相扣

而漏斗的最下方,才是你已經很擅長的「一對一課程」,也許利潤豐厚,你不想做這麼複雜的「銷售漏斗」的努力,或只能換取微薄利潤的模式。💰

但是如果你沒有建立這樣的渠道模型,如何有源源不絕的下層供你開發呢?

難不成…你還有像在俱樂部上班一樣,有「電話名單」? 別鬧了~

更何況,這樣的「傳統模式」還能繼續管用嗎?
(你有接行銷電話的習慣?!😅)

所以,新的時代…已悄悄地來臨。

如果不想被甩在舊時代的後頭,在新時代的矛頭已起之時,就要把握時代的過渡期,盡早革命創新。

不是舊有方法不管用了,而是新時代的方法更好了。

不要成為下一個倒下的【諾基亞】Nokia。🏆

(備註:曾開發出全世界第一款智慧型手機,並稱霸電信業10年的霸主,爾後因轉型過慢,黯然退出主流市場)

Nokia手機曾經是世界上市占率最高的手機品牌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