📚「增肌」無法成功的5大原因?

🚩健身者的苦惱

當我們每天日復一日在健身房鍛鍊時,是否會覺得身體的變化一直不夠,好希望可以再加速一點、再快一些?!

但是不管我們怎麼努力,外型也好,Inbody上數據也罷,似乎就是反應平平,讓人練起來興趣缺缺,動力漸減…

而網路上的訓練建議與法則,又五花八門,眾說紛紜,看過就忘,或是想按照上面的飲食建議、訓練課表照做,也讓人感到心累,因為太過繁雜,長期來說難以執行。

是否有什麼是我們一般人,工作忙碌的生活型態者可以參考的原則?!

答案是有的,今天將給大家5個重點觀念的分享,期盼大家有所收穫。

追求「簡潔有效」,才是正途。

🚩1.機械張力的製造

許多人常常誤以為「訓練後痠痛」是表示昨日訓練很好的指標,但是事實上,人體對於習以為常的動作,會日漸下滑痠痛的反應,原因是對常做的動作控制能力上升,不易造成肌纖維損傷,也就較不會引起發炎反應。

但這個機制,常常使得許多訓練的朋友,誤以為自己練不夠、練了沒有效、不夠認真等等方向來解讀,反而透過更多的「離心訓練」、「增加訓練量」、「跑龐大課表」等方式因應。

而這樣的做法,高度反覆刺激的結果,也許獲得了損傷面積增加,但也使得身體肌肉內的肝醣儲存量更低,肌肉損傷過多,導致身心更加的疲勞,嚴重影響下一次訓練的成效。

而這時候,還因此自我懷疑:是否自己是個「溫室的花朵」,禁不起操?

事實上,並不是這樣的。

健身鍛煉

🚩肌纖維損傷不是唯一指標

訓練應該建立在合理的科學邏輯之上,不可以我們長期不給身體足量的恢復,然後期待它能持續的運作下去。

肌肥大(肌肉生長)的條件因子,也不僅限「肌纖維損傷」單一因素,更重要的條件因子,是【代謝壓力】【機械張力】,尤其是【機械張力】的製造才是引發前兩者的關鍵。

而也有人誤會了【機械張力】的製造是「更大的重量」,並不是這樣的,要製造足夠的【機械張力】只需要更好的肌肉控制即可,「好的關節擺位」+「良好的動作節奏」+「組間的休息恢復」就可以將動作品質上升一個層級,有效提高【機械張力】

過大的重量,會導致「離心失速、向心收縮代償」等動作缺失,更重要的是在【機械張力】的製造上,會形成力量鏈斷鏈、神經與肌肉細胞刺激中斷等問題

❇️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做?

較佳解是 : 給予適度重量,以高度穩定性的控制力控制動作速率,最好能分開向心端離心端的收縮時刻,中間放置停頓點,不使用SSC伸展收縮機制,不偷用「牽張反射」用力。

可以使用「秒數」控制動作的收縮時間。

例如 : 「向心全力( 0秒)、停頓1秒、離心3秒、停頓1秒」這樣的動作速率進行多數動作控制。


備註 :

*SSC伸展收縮機制((Stretch-Shortening Cycle,SSC) :

肢體在下降時,肌肉組織被越拉越長,這就是所謂的「離心階段」,離心與向心收縮不斷接續進行的機制稱為「伸展–收縮循環」( SSC ) 。快速地伸展可以有效地增加「牽張反射」 ( Stretch Reflex ),反之,緩慢地下降會減少牽張反射和保持機械性負荷。而日常作體能訓練應多以緩慢的速度來進行離心階段,從而達至理想地提升力量的效果。  

「牽張反射」 ( Stretch Reflex )

「牽張反射」 ( Stretch Reflex )為巧妙使用肌肉當中受器-肌梭,當肌肉纖維過度拉長時,肌梭會感應長度與張力的變化,為避免組織撕裂,肌梭會提早於大腦與脊椎下達命令前,引發肌肉自身收縮。


🚩2. 把握訓練後進食時間

訓練後,身體所需要能量需求會擴大,也需要趕緊將肝醣回存於肌肉之中,以因應後續的使用,因此在訓練後30分鐘~2小時內,宜完成進食,好讓身體在後續時間啟動修復與合成機制。

因為我們進食後,食物仍需要一段時間經由腸胃消化獲得所需胺基酸、脂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,因此拖太久,則會錯失身體合成效能時間,我們越快完成進食,可以幫助身體的碳水化合物,流入肌肉組織當中合成肝醣/磷化物,與提高胺基酸合成效率。

至於你應該攝取多少?

要視你接續的是正餐、還是副餐,訓練目標有無減脂需求而定,但是盡早完成進食,將可以幫助肌肉組織迅速抓取「碳資源」。

🚩3. 胺基酸全面性

而進食後,身體血糖會上升,刺激胰島素分泌,胰島素會打開細胞的離子通道,幫助身體的能量流入細胞當中,進行合成與修補等化學作用。

所以為了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,通常會建議訓練後,進食「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混和體」,以達到最好的合成效應,但是其實如果你接續的是正餐,或是有減脂需求,蛋白質本身就足以刺激胰島素分泌,是不需要太額外補充過量碳水。(放在原型食物的澱粉即可)

而話說回來,即使你是為了減脂、增肌為目標,也無須過量攝取蛋白質,一般約以1.2 g ~2.2g /每單位體重(kg)進食即可,再多仍會導致肥胖與無助於肌肉合成。

而蛋白質除了計算克數(g),更重要的是【胺基酸全面性】,尤其是人體所需的9種「必須胺基酸」要特別注重攝取。


備註:

* 必需胺基酸(Essential amino acid (EAA)、Indispensable amino acid (IAA)),指只存在食物中,動物不能在體內自行合成,只能由食物中攝取的胺基酸,或動物體內雖然能後合成,但是合成量仍不足其需要量,需要額外補充者,這些胺基酸被稱為必需胺基酸。

動物需攝取必需胺基酸以製造蛋白質。由於不同物種的化合能力不同,對於某一物種是必需胺基酸的,對另一物種則不一定是必需胺基酸。

人體無法合成的9種胺基酸包括:苯丙胺酸 (Phenylalanine)(Phe)、纈胺酸 (Valine)(Val)、蘇胺酸(羥丁胺酸)(Threonine)(Thr)、色胺酸 (Tryptophan)(Trp)、異白胺酸 (Isoleucine)(Ile)、白胺酸 (Leucine)(Leu)、、甲硫胺酸 (蛋胺酸)(Methionine)(Met)、離胺酸 (賴胺酸)(Lysine)(Lys)、組胺酸 (Histidine)(His)

組胺酸:過去曾認為組胺酸只針對嬰幼兒是必需的,然而後續較長期的研究表明,它也是成年人必不可少的必需胺基酸。

(以上資料摘錄自 “維基百科 ” )


🚩4. 熱量盈餘的掌握

如同剛剛所述,增肌的朋友往往攝取過多的「碳水化合物」或「蛋白質」,尤其是「蛋白質」的補充,總是覺得多多益善,寧可多,也不願意少的心態去進行補充。

就是這樣的心態,常常讓我們多了一個不必要的階段 :「減脂期」

「熱量盈餘」的意思就是要有盈餘,因為「熱量赤字」的狀態,會不利於肌肉合成,但是既然我們都同意「減脂期」可以在「熱量赤字」的情況下保存最大肌肉量,減去最多脂肪。

為何還會認為「我們一定要吃很多,讓身體盈餘很多,才可以增肌,提高合成效益」?

肌肉拿完需要的熱量後,儲滿了就是儲滿了,給再多就是轉給脂肪儲存,只有那邊的倉庫是最大的。

所以增肌養肉期,請有效控制體重,熱量盈餘可保每日50~100大卡即可。(僅只為了應付計算誤差)

只要沒有過份的熱量赤字,增肌期間,不需要過多的熱量盈餘。

FOOD

🚩5.恢復時間

在尊崇努力比選擇重要的亞洲社會,我們常常會很敬佩那些很努力很努力的人,尤其越刻苦越好。越能使用超凡的「意志力」,似乎就是我們認為的「超能力」。

但是,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,卻不是唯一條件。

努力鍛煉固然重要,但努力維持訓練與生活的平衡,仍然是一件更重要的事,畢竟好身材的打造不是一天兩天,沒有長期抗戰的準備,是很難擁有它,甚至保存它的。

所以真的很愛練,不願意休息的朋友,一周當中,你可以每天運動,但不要每天都作一模一樣的運動,會將你的運動效益降低,穿插運動【高品質日】與【中低品質日】的時間,把強度進行穿插安排,給予身體更完整的修復與恢復,反而更能拉高你的高強度日的訓練品質。

「先蹲,後跳」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

🚩複習本文

5大增肌要點 :

🔹機械張力製造

🔹進食時間

🔹胺基酸全面性

🔹熱量盈餘的掌握

🔹恢復時間

你有什麼想法呢 ? 歡迎留言討論~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